(1)醫師組(共有七位)
決賽時間:9:00-10:30 (802會議室)
報告時間:每人十二分鐘,含口頭報告九分鐘及評審三分鐘的Q&A。
評審方法:評審分數包含書面評審分數40%,口頭報告評審分數60%,依總分高低順序頒獎。
評審人員:蔡新中主任、林育賢主任及方前量主任。
頒發獎項:
1.依分數高低取三名,頒發獎狀及獎金,NT$15,000/ 12,000/ 8,000。
2.優秀賞,頒發獎狀及獎金NT$2,000。
3.將於5:00閉幕式時公告獲獎名單及頒發各獎項。受獎人須在現場,恕無法另行補寄。
醫師組決賽名單如下:
| 
 姓名  | 
 題目  | 
| 
 李欣穎(台大)  | 
 創新慢性傷口模型的建立:探討氧化壓力在db/db-/-小鼠中的角色  | 
| 
 王寧(長庚)  | 
人工真皮搭配分層皮膚移植在關節受影響的燒傷傷口重建中的臨床結果之回顧性評估 | 
| 
 張長正(中國)  | 
染料脈衝雷射用於創傷後壞死性筋膜炎植皮術後整復 | 
| 
 楊景萱(台大)  | 
皮下注射肝素治療對於自由皮瓣重建術後手術無法解決的靜脈回流不佳之個案報告 | 
| 
 龔淨榆(高醫)  | 
 紅血球噴霧製劑在肌腱暴露的慢性傷口之應用  | 
| 
 鍾明叡(台大)  | 
 糖尿病足新藥(速必一)臨床使用經驗分析  | 
| 
 曾寶億(台大)  | 
 台灣本土適用性的燒傷評分系統比較與分析:探討當代燒傷死亡率預估工具及各燒傷指標的切截距分數  | 
(2) 醫事暨護理組 (共有二十位)
舉辦時間:13:00-15:00 (801會議室)
報告時間:每人六分鐘,含口頭報告五分鐘及評審一分鐘的Q&A。
評審方法:評審分數包含書面評審分數40%,口頭報告評審分數60%,依總分高低順序頒獎。
評審人員:林采蓉護理長、黃晴雯技術組長及李凱莉組長。
頒發獎項:
1.依分數高低取三名,頒發獎狀及獎金,NT$15,000/ 12,000/ 8,000。
2.優秀賞,頒發獎狀及獎金NT$2,000。
3.將於5:00閉幕式時公告獲獎名單及頒發各獎項。受獎人須在現場,恕無法另行補寄。
醫事暨護理組決賽名單如下:
| 
 姓名  | 
 題 目  | 
| 
 蔡毓珍(成大)  | 
 評估速必一®膏劑在處理胸腰椎轉移性脊柱手術及放射治療後傷口裂開的療效:病例系列和文獻回顧  | 
| 
 邱任勵(高醫)  | 
一位克隆氏症個案合併造口旁壞疽性膿皮症之傷口照護經驗 | 
| 
 鄭至庭(雙和)  | 
A型主動脈剝離導致巨大腹壁缺損之照護經驗 | 
| 
 范志婷(北榮)  | 
學齡前幼童交通事故引起之慢性傷口照顧經驗 | 
| 
 黃琬惠(高醫)  | 
 罕見惡性萎縮性丘疹導致腸穿孔術後傷口浸潤之案例報告  | 
| 
 王俐絜(奇美)  | 
 運用離形紙膠疊疊樂_預防手術傷口裂開  | 
| 
 郭瑋涵(雙和)  | 
 傷口清潔對傷口癒合的幫助:一位足部燙傷傷口久不癒合患者於加護中心的照護經驗  | 
| 
 陳淑芬(高醫)  | 
 照護一位先天性巨結腸病嬰術後腹瀉合併尿布性皮膚炎之護理經驗  | 
| 
 莊玟玲(奇美)  | 
 實施傷口衛生以促進困難癒合的創傷性傷口患者取得正面成果  | 
| 
 葉钰婷(清褔)  | 
 透過跨單位合作並整合通訊軟體,改善周邊靜脈導管靜脈炎  | 
| 
 黃弋俽(高醫)  | 
 一位腦瘤合併毒性表皮壞死症個案之傷口照護經驗  | 
| 
 王姿媖(新光)  | 
 49 歲女性的複雜多重疾病和傷口處理:綜合臨床案例研究  | 
| 
 黃惠瑄(秀傳)  | 
 針對糖尿病足傷口停滯無法癒合: 減壓導入後之成果  | 
| 
 林孟潔(北醫)  | 
照福傷口,運用先進式敷料結合遠紅外線照射輔助各類傷口癒合 | 
| 
 鐘麗芬(奇美)  | 
傷口背後的流動世界在傷口與腹部腸皮漏管運用負壓抽吸與貼袋管理提升傷口癒合之照護經驗 | 
| 
 陳美君(高醫)  | 
以負壓傷口治療結合營養支持成功治癒腸皮瘻管經驗分享 | 
| 
 蔡佩娟(秀傳)  | 
革新雙口護理:挑戰時期的開創性解決方 | 
| 
 劉姿伻(高醫)  | 
運用現代敷料照護一位帶狀皰疹傷口之護理經驗 | 
| 
 魏秀慧(奇美)  | 
遠離「沉默流行」-運用矽膠泡棉敷料於壓力性損傷個案照護之經驗 | 
| 
 謝靜萍(菩心護理所)  | 
最後的祝福:一位頭部惡性蕈狀傷口居家安寧患者之照護經驗 |